很多民营企业家投入到慈善事业中,让我们为奉上善意的爱心人士点赞。5月15日,福布斯公布2015年中国慈善榜,100位企业家(企业)现金捐赠总额为49.2亿元,为近四年来最高。
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新尚集团董事长唐立新、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分别以3.62亿元、3.45亿元和3.29亿元的现金捐赠总额名列前三位。企业家通过基金会形式进行的慈善捐款占比超过1/3。
北京、广东、福建、浙江成为主力捐款地区,捐赠最受关注领域是教育(60.6%),随后是扶贫(10.1%),其他捐款流入公共事业、青少年、医疗等领域。民营企业捐款主要来自房地产和互联网两个行业。
虽然近代中国的慈善事业起步较晚,但千年文明流淌着慈爱的血液,儒家讲“仁爱”,佛教讲“慈悲”,道教讲“积德”,墨家讲“兼爱”。作为一种有益于社会与民众的公益事业,我们乐于见到有更多的人自愿而不求回报地帮助和救助他人。实际上慈善事业也是社会再分配的实现形式。
中国近代的慈善事业同时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曾说过:“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美国人有乐善好施的习惯,既有慈善根植于文化传统的原因,也是公众理性对待慈善的结果:社会对慈善抱有合理的期待,民间主导和政府监管结合进而形成明确的慈善制度。
盖茨和巴菲特联合发起“捐赠誓言”行动后,已有40位美国亿万富翁或家庭承诺将把过半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美国脸谱创始人扎克伯格的个人财富达到334亿美元,他也是盖茨“捐赠誓言”的签署人。盖茨也曾在中国公开呼吁富豪投入慈善事业,用创新解决世界上的教育、研究、农业、贫困等问题,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做慈善,也就是所谓的用商业模式经营慈善事业。
在美国,捐款并不仅仅是富人的事业。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收入最低的家庭将收入的4.3%捐献给慈善机构,而最富有的那部分家庭只付出收入的2.1%,收入居中的第三类家庭捐助比例不到3%。
让善款得以善用的制度设计,也是美国人行善的价值考量。美国的免税制度不仅鼓励人们捐款,也有让国税局借机监管慈善机构与捐款人、受捐人之意。一旦有人以慈善之名行骗,法律就将其投进监狱,免除了美国人捐赠中的许多疑虑。
对于乐善好施的普通民众,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给予免税奖励:纳税人若捐出1000美元并按时交纳35%的税款后,这笔捐助将帮其省掉高达350美元的税金。美国纳税人因为捐赠而少交的税款,成为所有“政府奖励计划”中最大的一笔数目。
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马云在微博上写道:做公益和慈善是人生很大的福报。今天捐赠的任何一笔钱,不管多与少,对改变世界甚至别人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帮助别人也是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发生变化,变得更加丰富。
期待中国政府采用免税政策激励更多的民众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并且制定明确的监管制度让善款得以善用,而不是让不良的人打着慈善招牌哄骗钱财,或者因监管不力,使捐赠款落入无关紧要的人手中,或用作他途,伤害捐款人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