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转型正在进入关键时期,社会转型最引人注目的是社会建设和公民公益力量的兴起。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和汶川地震以后,大量民间公益组织、基金会、国际非政府组织以及志愿者团体进入发展快轨道,并呈现出专业化、细分化、体系化的发展态势,在乡村教育、儿童救助、环境保护、社区发展、性别平等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生公益正在崛起
在民间公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青年群体的表现引人关注。而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应当在开放自由的象牙塔空间释放无限活力,并与社会转型结合,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事实上,我们也看到,很多大学生公益群体正在崛起。以我所在的中山大学为例,这里就涌现出了包括蓝信封、有爱慈善商店、微辣青年等在内的优秀的大学生公益组织,并实现了民政注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组织。而中山大学也涌现出了包括祥子、大兔等在内的一批积极公民,他们或关注劳工维权、或关注性别平等、或致力营造青年空间,有想法有策略,正在一点点推动着社会的改变。
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的是,整体而言,近年来大学功利主义氛围日益浓厚、供以讨论和参与这些社会转型与发展话题的公共空间越来越萎缩。青年人对于个人生命的想象力普遍匮乏,在主流价值观中的个人成功学裹挟下,缺乏公共精神和人文关怀,缺少与社会各阶层展开平等对话的可能性,这与青年人应当担负起的建设社会的使命显然是相悖的。在社会变化如此剧烈,社会博弈走向深水区之际,对青年人进行公民教育,让青年人在实践社会服务中学习,推动青年人反思自身与社会的发展,使他们成长为真正的公民,显得尤为重要。
毕业设计成为策划文案
今年,正值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推行毕业设计改革。我们认为,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弄潮儿的青年学生,不仅要深居象牙塔内潜心苦读,也要站在社会前沿前瞻未来。从2015届毕业生开始,我们改变毕业论文的单一考核方式,提出毕业设计作品的理念并付诸实践。本科毕业生可以小组为单位,通常五六个学生为一组,结合4年所学知识、专业实习收获和当前理论或实务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富有创意的集体制作,最终形成一部有实用价值的集体作品。毕业设计过程中尝试了双导师制度,每组同学配以学界导师和业界导师一名,由导师组链接业界真实项目。
作为公共传播学系的老师,这次我带了四个毕业设计小组。两个新闻专业的毕业设计团队分别对“入殓师职业群体生态”和“广州地区的公共厕所”议题展开深度调研和新闻写作,并以网站、微信公号、视频、报纸发表等多元形式进行呈现,已经引起一定程度的社会关注。两个传播学与公共关系专业毕业设计团队分别对“责任中国·公益盛典”和“壹基金·为爱同行”两个大型公益活动进行调研,并拿出全面的策划文案。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同学们得到业界各位同仁的支持和鼓励,也以对专业实务前所未有的深刻体验和感悟以及最接近实战的业务能力,与社会无缝接轨。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毕业设计,远比一篇论文更能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也是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自我教育的过程。